2021-04-08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位于房山區琉璃河的西周燕都遺址,是首都北京悠久建城史的珍貴物證,被譽為“北京城之源”。遺址區南側,總投資超20億元、占地近8000畝的琉璃河濕地公園已基本建成。這將是本市西南最大的濕地公園,如一塊“生態綠肺”,扮靚了遺址區周邊的環境。
已有“貴客”到訪
琉璃河濕地公園尚未完全建成,已有“貴客”前來探訪。近一個月以來,已有200多只天鵝飛臨,覓食、洗澡,歇夠了再繼續北上?!碍h境清幽、水面開闊,食物也很豐富,天鵝可真會挑地方。”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的專家鐘震宇說,未來預計會有更多鳥類來此棲息,“1600余畝水面,適合鴻雁、黑鸛等候鳥;18000余株喬木,能吸引來柳鶯、八哥等小型鳥聚集……”
園內除了一灣碧水,還圍繞河岸建有棧道、小徑總計30公里,以及3萬平方米的休閑廣場。從空中俯瞰,整個公園猶如一條藍綠交織的水晶項鏈,裝點著西周燕都遺址。未來在琉璃河工作的考古專家,累了便可以步行到公園里看水、賞花、觀鳥,回望歷史的同時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
就像“生態大海綿”
“公園依托大石河而建,就像一塊大海綿,能把水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凈化掉。”房山區水務局工作人員介紹,園內建有多個人工池塘,可通過水生植物的吸收、濕地填料的吸附、微生物的分解等作用削減污染,從而穩定河道水質、保護河道水生態系統健康。此外,園內7.8公里的循環管線,也能讓上游來水在公園內實現多重凈化,徹底“洗澡”后再去滋潤下游。
大石河是房山的“母親河”,但在歷史上,這條大河沿線存在污水偷排等問題,水質曾是劣五類。2017年,房山區啟動了大石河治理工程,如今水質已提升為準三類。目前,大石河流域已建成截污管線約150公里,同時興建了28座污水處理設施,日處理量21.79萬噸,每天可向河道內補給高品質再生水14萬噸。再加上每周監測一次的51個水質調查斷面,以及“區-鎮-村”三級河長的監管,管住了污水。在生態修復方面,大石河沿線建成了紅領巾、夕陽紅等多個公園,并大面積種植荷花、菖蒲、蘆葦等水生植物,進一步凈化水質。
“要守護好這灣碧水,光建公園肯定不夠,還要上線智能水質監測設備,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狈可絽^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范華兵帶記者來到琉璃河濕地公園上游,從污水處理廠流出的汩汩清水正匯入大石河,安裝在排口之上的水質自動監測站,通過光譜原理,可自動監測水中COD、氨氮、總磷的指標,實時傳輸到市區兩級相關部門。目前,自動監測設備已經安裝9臺,正在推進30余臺,織起一張水質自動監測網。
除了好水、美景,琉璃河濕地公園內還有望植入與西周燕都遺址有關的文化元素。近日發布的《琉璃河遺址保護規劃(2020年-2035年)》中提到,將組織專家了解大石河和遺址的關系。
房山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琉璃河濕地公園將設置宣教區,讓市民在游園過程中,感受西周燕都遺址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和科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