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3來源:江蘇省鹽城市濕地和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管理中心
位于江蘇鹽城的世界自然遺產“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 ↓
中國政府1985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截至2020年,共有14項世界自然遺產。
位于鹽城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是我國唯一一處海陸空三維空間相互聯動、動態與靜態有機結合、生物和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世界自然遺產,也是我國第一塊位于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地區的世界自然遺產地。
這是中國第一塊濱海濕地類世界自然遺產
“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系列提名地由分布于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天津及上海的16處候鳥保護地組成,第一期位于鹽城市,主要由潮間帶灘涂和其他濱海濕地組成。
中國的其他13塊世界自然遺產均處于我國內陸區域,鹽城黃海濕地是中國這個海洋大國綿延數千公里海岸線上第一塊與海洋直接相關的世界自然遺產,標志著中國世界自然遺產從陸地走向海洋“零的突破”。
這是全球第二塊潮間帶世界自然遺產
鹽城黃海濕地是東半球第一塊潮間帶世界自然遺產,是世界面積最大的連片泥沙灘涂,也是亞洲最大、最重要的潮間帶濕地所在地。
全球第一塊潮間帶世界自然遺產是位于歐洲的瓦登海。它是歐洲大陸西北部到北海之間的一塊淺海及濕地,沿荷蘭、德國、丹麥三國海岸分布。
2009年,瓦登海被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自然遺產(荷蘭、德國聯合申報) ; 2014年,世界遺產委員會對這一遺產進行了擴充(德國、丹麥聯合申報)。
這是一處與全球眾多國家關聯度最密切的世界自然遺產
鹽城黃海濕地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EAAF) 上的關鍵樞紐,是全球數以百萬計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越冬地和繁殖地。
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EAAF)是全球九條候鳥遷徙通道中最大、最長、遷飛候鳥數量最多一條,也是面臨生態威脅程度最高的一條,俄羅斯、中國、韓國等22個國家因鳥類遷徙而搭建起緊密的“生命共同體”。
這是江蘇及長三角城市群第一處世界自然遺產
鹽城黃海濕地是江蘇省第一塊世界自然遺產,也是長三角城市群27個城市當中目前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
為全球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地區開展自然保護提供了全新的“中國經驗”,也將為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鹽城示范”。
鹽城黃海濕地擁有太平洋西岸和亞洲大陸邊緣面積最大、生態保護最好的海岸型濕地,它包含潮上帶、潮間帶、潮下帶部分,是陸海相過渡的生態系統,是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生物學、生態學過程典型代表。
一方獨具特色的大美海濱濕地
全球最大的輻射沙洲群
鹽城黃海濕地擁有全球最大的輻射狀沙洲群,罕見的大面積分布在潮間帶上,近岸部分與海岸緊密連接渾然一體。
整個輻射沙洲氣勢磅礴,一望無際,被人們稱為“海洋生命的樂園、遷徒鳥兒的家園、向海生長的田園和十分壯觀的海上公園”,世界其他地區海岸罕有可媲美者。
這里是世界上兩個最稀有的遷徙鳥類勺嘴鷸和小青腳鷸存活依賴地
全球數量不超過250對,是世界上最為珍稀的候鳥。勺嘴鷸的喙酷似勺子形狀,嘴扁扁的,因此也有人戲稱它為“小勺子”。
勺嘴鷸在西伯利亞東北部繁殖,每年有超過50%的勺嘴鷸在南來北往的遷徙中來到黃海濕地覓食、換羽等,停留時間長達3-4個月。
這里支持了34種IUCN紅色名錄物種的生存。
丹頂鶴在東方文化中被稱為“仙鶴”。每年冬天來到鹽城黃海濕地的丹頂鶴就有600-800只,占世界野生種群的40%-55%。鹽城素有“丹頂鶴第二故鄉”之稱,是全球最大的丹頂鶴越冬地。
這里是丹頂鶴全球最大的越冬地
這里是全球麋鹿最大的基因庫
麋鹿是世界珍稀動物,屬于鹿科。因為它的頭和臉像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驢,因此而得名“四不像”。
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上占地面積最大、野生麋鹿種群數量最多并擁有最大麋鹿基因庫的麋鹿自然保護區。
該保護區在世界上首先建立了完全擺脫對人類依賴、可自我維持的麋鹿野生種群,結束了數百年來麋鹿無野生種群的歷史。